亿洋云财经网为您提供最快最全最准的资讯

中关村论坛专访|东方空创始人卜:5吨以上运载能力将成为明年商业火箭第一梯队分水岭。

财经新闻 2024-04-28 浏览(143) 评论(0)
- N +

财联社4月27日电(研究员张玉红、记者郭松娇)在2024年中关村论坛上,“科创投资”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在新的质量生产力的推动下,硬科技成为投资的最新风向标之一。其中,商业航天领域作为硬科技尤为值得关注。

东方空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卜魏翔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在轨的六家火箭公司主要竞争点是运力,5吨以上运载能力将成为明年商业火箭的第一梯队分水岭。

预计引力二号将于2026年初开始飞行实验。

财联社:在本次中关村论坛中,您关心哪些话题或方向?

布魏翔:我关心两个方向:投资和出海。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行业,需要一个高投入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意投资。此外,海外业务比国内利润大空并且有很多合作机会。我们关注海外商机,例如一带一路沿线的现场服务。

财联社:今年商业航天确实是一个热门的投资赛道。东方空目前的估值是多少?近期是否有新的融资计划?

布魏翔:首飞成功是商业火箭估值的爆点。首飞成功后,估值将大幅提升。我们上一轮6亿B轮融资是在首航之前进行的,当时估值约为50-60亿元。在第一次飞行后的三四个月里,我接触了许多投资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抛来了橄榄枝。

财联社:东方空吸引投资者的特点是什么?

布魏翔:首先,火箭拥有相对强大的能力。引力一号于今年1月11日首飞成功,运载能力为500公里,重4.2吨。这是商业航天迄今为止最大的运载能力,此前的最大运载能力为1.5吨。

强大的运载能力意味着火箭的成本相对较低。以具体数据为例,用小型火箭发射一颗卫星的成本约为10万元至15万元/公斤;一枚1.5吨的火箭约为7-8万元/公斤;引力一号降至5万元至6万元/公斤。成本优势可以帮助我们在市场业务中获得优势,投资者也有更大的机会获得良好的回报。

其次,整体效率高。运载能力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效率和发射效率的提高。我们的一枚火箭可能相当于十枚小型火箭的发射能力。同时,我们的发射基地位于山东之海,靠近总装厂,运输成本低,时效性高。

此外,发射站还有一些优势。我们的首飞是在海上发射的,未来的主要发射方式也是在海上。传统的四个发射场酒泉、西昌、太原和文昌都非常满,可供商业航天使用的空间站数量有限。

财联社:4月24日,《地心引力II》在东方空之间发布。《地心引力2》处于什么阶段?研制成功后,发射成本能降低多少?

布·魏翔:“重力二号”的目标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这是未来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方法。目前,重力II的详细设计正在进行中,我们的主要重点是自研动力。预计明年可以正式转入生产试飞和首飞前的准备阶段,明年年底具备飞行条件。预计2026年两次飞行后,发射成本将降至3万至4万元/公斤。这一阶段为初始一次性火箭,重复使用后发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从首飞到可重复使用技术的正常应用,猎鹰9号用了5年时间。现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我们快速判断,大约需要三年时间。预计2029年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可稳定商业化,成本将降至2万元/公斤。此后,通过批量生产等生产方式的优化,我们努力将成本降至1万元/公斤以下。

“重力一号”预计今年还将发射两次。

财联社:东方空房位于哪些城市?为什么选择这些城市?

布魏翔:我们在北京、烟台、无锡、xi和文昌设立了基地。北京是火箭研发中心。山东烟台是该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也是发射的母港。无锡是权力的总部。Xi安是发动机研发中心。海南文昌专做下水服务。

我们在选址时有几个考虑因素。首先,火箭的最终产品形态特别大,便于沿海和沿江运输。第二,靠近发射场。因此,我们的组装厂在烟台,靠近海上发射母港。再次是产业融合,无锡和江浙有很好的工业制造基础,也是交通能力便利的沿江城市。同时,我们B轮的主要投资方是无锡产业基金。

R&D中心的选址主要考虑人才因素。北京和Xi是行业顶尖科研机构和人才的聚集地。例如,Xi是中国的动力之乡,中国主要的发动机研究机构基本上都在Xi。

财联社:您刚才提到B轮的主要投资方是无锡科创产业基金。这种合作是如何形成的?

布魏翔:我们在落地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政府有能力、有意愿投资,二是我们的需求能与当地产业优势相结合。双方很快达成协议,我们也成为当地的连锁业主,带来了许多上下游企业。

我们下一个主要的融资方向也是产业基金或者大型机构。我们已经过了财政融资阶段,后续需要大量资金,所以主要联系地方政府资金或国家资金。

财联社:公司的主要业务和产品有哪些?财务收入是多少?预计什么时候盈利?

步魏翔:该公司有四个主要业务:运载火箭,遥测和外部测量设备,数据链设备和数字孪生系统。运载火箭是最重要的商业产品。目前这些都有一些商业订单,我们判断明年会有比较明显的增长。在首飞之前,重力一号今年并没有考虑太多的发射。4月份,我们发现需求增加了很多。但是,火箭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供应商需要准备很长时间的材料。一般他们需要提前一年准备,新订单对公司的生产组织能力又是一次考验。

目前,该公司预计今年将有两次发射,明年可能达到5至8次发射,2026年几乎达到10次发射。我们估计引力一号每年推出五至八次基本可以实现公司现金流平衡,预计2026年整体收入将处于行业前列。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立于2002年,时隔21年后于2023年实现现金流平衡。中国最早的商业航天公司成立于2015年,至少需要10年才能实现现金流平衡。

5吨以上的运载能力将成为明年商业火箭第一梯队的分水岭。

财联社:目前中国商业火箭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如何?东空室在哪里?

布魏翔:在去年之前,我们应该处于中游,加分项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产品清晰度更好;二是融资规模相对可观;第三,有客户基础,首飞前已签订9架火箭订单。因为没有首航,处于中游。

今年重力一号成功首飞后,进入第一梯队。目前已完成在轨飞行的6家公司处于不进则退的格局。他们都没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但这种模式可能会在明年被打破。今年,包括我们东方空公司在内的一些公司已经推出了一些大中型或大容量火箭。因此,我认为明年能生产5吨以上运载火箭的公司将保持第一梯队,如果达不到这一水平,则可能落入第二梯队。

标签: